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幅
- 外文名:Ecological amplitude
- 別名:生態價
- 定義:某一生物對環境因子的耐受範圍
- 學科:生態學
- 生物分類:廣適性、狹適性
釋義,生物分類,特徵,生態輻原理,
釋義
每一種生物對每一生態因素都有一個耐受範圍,即有一個最低耐受值和一個最高耐受值(或稱耐受下限和耐受上限),它們之間的範圍稱生態幅或生態價。對於同一生態因子,不同種類生物的耐受範圍是不同的,有些種精巧地適應於特定的一組條件,但對於環境條件的微小改變的適應性很脆弱;另外一些種則能忍受環境變化的廣闊範圍。沒有一個種具有適應全部極端條件的能力。
生物分類
生態學根據生物對生態因子的耐受範圍,即生態輻,對生物進行分類,如下:
廣適性生物 對生態因子具有較大耐受範圍的種類,分布範圍較廣泛,這些種類就是所謂的廣適性生物。
狹適性生物 對生態因子具有較小耐受範圍的種類,分布範圍較狹窄,這些種類就是所謂的狹適性生物。
特徵
植物的生態幅受到相互影響的多種生態因子組合的綜合作用。例如,美國生態學家Pianka E R(1978)指出,不同溫度條件下,植物生長與繁殖的最適濕度範圍不相同;同理,植物生長與繁殖的最適溫度範圍也取決於濕度狀況;溫度與濕度過高或過低,植物的生態幅都較窄;中溫與中濕結合時,植物的生態幅最寬。
植物的生態幅還存在一定的時空變異性,表現為:
第一,不同植物對同種生態因子的生態幅不同;
第二,同種植物對不同生態因子的生態幅不同;
第三,同種植物在不同生長階段對同種生態因子的生態幅不同,例如,植物在種子階段的生態幅最寬,發芽時較窄,生長時變寬,以開花結果時最窄;
第四,同種植物對同一生態因子的生態幅在不同環境中也不相同。
生態幅反映了植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以及植物對不利環境的適應能力,因此生態幅對植物的分布也具有重要影響。例如,依據植物對非生物因子的生態幅寬度,可以解釋一種植物不能分布在什麼地方,但不能告訴我們該種植物將會分布在地方。這是因為植物的分布除了非生物因子的潛在影響之外,還受到種間競爭等生物因子的影響。因此,可以把植物的分布區分為:生理分布區和生理最適分布區,生態分布區和生態最適分布區。